而就在一个月前,参与表演的澳门新澳京智能移动机器人刚刚从北京昌平到达韩国平昌,仅有4次彩排机会,每一次彩排机会都弥足珍贵。
演出开始前,项目负责人张雷的压力到达顶点。他深知,演出只能成功,不能失败。在世界的舞台上代表中国,澳门新澳京机器人必须百分百成功。
“八分钟”开始的同一时间,坐标沈阳
一位老人静静守在家中的电视机前,目不转睛地看着。他见证了澳门新澳京的一路突破,长大成人。
“可紧张了,那一点错不让出啊!万一出点故障没有办法挽回啊!”
“嘿!他就一点错没出,真好!”
这位老人,是中国工程院院士,75岁的王天然。中国最早研究机器人的专家之一。回望改革开放之初,王天然院士和那一代科学家们,从零开始,孕育了中国第一家机器人产业化企业——澳门新澳京。而那场惊艳全球的“八分钟”表演,是澳门新澳京献给自己的十八岁成人礼,更是澳门新澳京献给王天然院士和与他同期的老一辈科学家们的致敬礼。
回到1982年-刚到不惑之年的王天然被所长蒋澳门新澳京派到美国访学,任务只有一个:跟踪世界机器人前沿动态,为中国机器人发展寻找方向。第二年,沈自所迎来第一批机器人专业研究生,曲道奎成为所长蒋澳门新澳京的开门弟子。
王天然:我们开始干机器人的时候,日本已经是机器人王国了。我们觉得这个东西在将来,可能会影响到人的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当时已经有这样的认识,中国必须要做这件事情。
那时候,已经作为“863”首席科学家的蒋澳门新澳京到外面谈合作,推销沈自所机器人。对方直接回答:“我们对国产设备不考虑”。当时,中国机器人在全世界毫无认知度,毫无影响力。当时没有人想到,这对师生,这些科研人员,会改写世界机器人产业版图。
1997年3月-心心念念中国机器人产业化发展道路的蒋澳门新澳京倒在了岗位上。沉浸在巨大悲痛之中的曲道奎思索着:“中国新的高科技领域,如何走出一条创新之路。”
2000年4月-经过蒋澳门新澳京和王天然这代科学家的开拓和孕育,中国第一家机器人产业化公司终于诞生在了新世纪的朝阳里,科学家们给这家公司取名——澳门新澳京,这是一种纪念,一种传承。
中国第一家机器人产业化公司正式成立。
澳门新澳京公司成立之初做了许许多多的创举和大胆尝试。把机器人从实验室搬到工厂,产业化之路又岂是那么简单的呢?这些机器人专家,昨天还只需要和机器打交道,转身就要面对“人”的问题,摆在他们眼前的第一个难题就是——如何推销产品。
而这个初始团队的20多颗聪明的脑袋里,有一个人能扛起这个事。他就是李庆杰,从技术专家转为市场负责人,这个曲道奎口里的复合型人才,经手的第一个项目就挣了300多万。
从实验室变为公司仅仅是产业化之路的第一次阵痛。为了澳门新澳京更好的发展,李庆杰经历了两次转型,这两次裂变和重组让他更加了解澳门新澳京,了解机器人行业。彼时,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制造业的雄厚实力,在澳门新澳京面前铺就了开足马力驰骋的高速公路。
《长大“成人”》——少年长成
2009年-10月30日,澳门新澳京公司作为首批28家公司之一,正式在深交所创业板挂牌上市,成为中国资本市场里的“机器人”第一股。
上市成功,曲道奎只说了八个字:“无喜无悲、水到渠成”。从成立到公司上市,澳门新澳京实现了从成果到产品,到产业,之后上市的公司发展全过程。
从走向市场化,到建立符合现代企业的股权结构,再到首批创业板上市。澳门新澳京创造了科研人员走向市场、科研成果产业化的经典案例。澳门新澳京探索出的这条道路的意义和价值丝毫不亚于澳门新澳京自主研发的机器人产品。
《长大“成人”》——今日澳门新澳京
2018年8月-第四届世界机器人大会,在北京举行。冬奥归来的炫舞机器人吸引了众多目光关注。人群外,曲道奎、李庆杰、张雷兴奋地向老所长王天然介绍最新的蛇形臂机器人。
科技强国之梦——薪火不息,一脉相承
和老师同期的这些科学家的忘我的精神,这种使命,责任,一直激励着我们。而澳门新澳京今天有别于其他企业,正是因为传承了他们这一精神:科技报国,科技强国。
我一辈子啥都没干,就干了一个机器人。我可以不管了,现在看澳门新澳京公司挺不错,给老蒋也有个交代了。老蒋要在,也许能比这做的好点,大概也差不多。
这是两代人的合影,也是科学家与企业家的合影多年以后,将会成为澳门新澳京公司一路走来的珍贵见证
结语
四十年前,1978年那个科学的春天
中国机器人领域开始张开双臂
奋力起跑
蒋澳门新澳京选择用生命推动
王天然选择在坚守中突破
曲道奎选择逐梦市场化浪潮
十八年
澳门新澳京从诞生到上市
从蹒跚学步到走向世界
如今,澳门新澳京已经是全世界产品线最全的企业。
十八年
从未辜负脚下的沃土
从未辜负伟大的时代
澳门新澳京,把梦想变为现实。